基于肺肠疾病关联与药物归经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实证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澳门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450

成果描述:

脏腑表里相合是中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的重要基础理论。然而,由于该理论的生物学内涵尚未揭示,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发展。因此,从实证出发开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提高其临床指导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研究示范作用。该项目系国家973计划专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的部分内容,从文献、临床、实验等多角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科学内涵、生物学基础、病理机制、肺病治肠与肠病治肺的效应机制、肺和大肠疾病治疗新思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和阐发,创新和发展了中医脏腑相关理论。该项目取得的主要科技创新是:1.梳理并阐发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澄清了既往的模糊认识,阐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本义并不在于表示肺和大肠孰表孰里的内外深浅的位置关系,而是在于说明二者的“互为表里”关系,即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得益彰的既相互表征又相互为用的紧密联系。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对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出来,并非肠病就相对表浅而肺病就相对深重,更不是肠病及肺就是“表病入里”而肺病及肠就是“里病出表”。在治疗上无论是“肺病及肠”还是“肠病及肺”,均以通调肺肠之气为治疗关键所在,“肺病及肠”者重在调肺,“肠病及肺”重在调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升了临床指导价值。2.经多中心RCT研究获得大肠腑实证患者肠屏障破坏导致肺损害的临床证据和肺肠同治的临床效果,证实肠粘膜屏障损伤所致的炎症免疫功能紊乱是肠病及肺的重要机制,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键途径之一。发现在阳明腑实证早期肠病及肺的途径以肠系膜淋巴系统为主,中期以门静脉系统为主,晚期则以腹膜再吸收为主;发现了通里攻下中药对阳明腑实证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机制,中药能够促进肠道内毒素排出,减少内毒素吸收,进而减轻肺损伤;提出了该病肺肠同治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3.发现肠道菌群失衡是COPD和UC共有的病理机制之一,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肺肠P-糖蛋白下调发生在UC肠病早期,可能是肠病特异及肺的途径之一;发现肠道菌群影响药物归经的新模式,揭示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部分阐释了归经药物临床治疗的物质基础。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归经的生物学基础,肠道菌群能通过影响药物系统暴露和活性形式与中药相互作用,决定药物药效作用及归经。归经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或肠道菌群介导的机制间接上调肠P-糖蛋白表达和功能,可作为肺肠疾病治疗的新靶标,提出以肠道微生态为靶标的肺病肠病治疗新思路。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论文98篇(SCI41篇,被引358次),合计被引744次;授权专利2项。其中临床研究成果在全国多家大型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