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胎儿及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终丝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对比分析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373

成果描述:

该项目来源于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03059,资助金额:2万元),主要应用于外科中先天性脊柱脊髓疾病领域,亦可应用于脊髓终丝相关疾病研究。主要技术内容: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脊髓圆锥受膨出脊膜、病变终丝、脊髓纵裂纤维束或骨嵴的固定牵拉,脂肪瘤、皮样囊肿等的粘连压迫而缺血缺氧,导致其所支配的大小便失禁、双下肢畸形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随着对TCS认识的深入,脊髓位置甚至终丝均正常型TCS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型脊髓末端位于L2以上,也有学者叫终丝紧张综合征(Tight filum terminale syndrome,TFTS),或终丝牵拉综合征。它是TCS中最易误诊、漏诊的类型。国内外也对各种生物体的终丝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有关胎儿终丝的结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TCS患儿终丝扫描电镜国内外未见报道,光镜国内少见报道。该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正常大月龄流产胎儿及TCS患儿终丝的组成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揭示终丝在普通TCS患儿尤其是脊髓圆锥及终丝MRI显示正常患儿的发病机理,指导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目前计划任务目标已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结论:1.人胎儿终丝中远段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毛细血管精密组合成三维立体结构;2.人胎儿终丝中远段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皱褶的软膜提示了其弹性生理功能;3.人胎儿终丝的结构、成分的改变均可能使其弹性减退,牵拉脊髓圆锥;4.TCS患儿病变终丝通常比正常终丝直径要大,但直径正常并不意味着真的正常,其超微结构可能已经发生改变;5.TCS患儿病变终丝的三维立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病变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总是一致;6.TCS患儿病变终丝复杂多样,常常表现为非弹性成分的异常增生,例如胶原纤维,脂肪细胞等。该研究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共发表相关论文46篇,该院均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其中SCI论文2篇,中华系列论文9篇,核心期刊论文22篇,国家级期刊论文13篇(其中2010年之后发表SCI论文2篇,中华系列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9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1名。推进学科建设,应用于脊柱脊髓疾病患儿的手术治疗,共开展手术2000例,成立了河南省小儿骨科实用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推广应用情况:该研究成果适合在小儿外科、骨科等从事脊柱脊髓疾病诊断治疗的科室推广应用,技术路线简单,操作流程规范,推广应用条件成熟,前景较好。课题组将课题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经过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脊柱外科、开封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试用均极大地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