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猕猴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890

成果描述:

任务来源:该项目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于2014年下达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计划项目,项目合同编号:桂科合1412008-1-14,由广西植物研究所、资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承担。实施年限是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旨在解决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种和技术问题。猕猴桃是一种新兴的营养保健型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外市场良好,产品供不应求。广西是猕猴桃原产地之一,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桂北)很适合种植猕猴桃;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好,猕猴桃成熟期比北方早,同时又与欧美国家的成熟期相反,具有优越的市场供应优势,随着猕猴桃国际市场的攀升,广西推广种植的猕猴桃品种主要是本地选育出来的猕猴桃品种,品种单一,且该品种尚未进入国际猕猴桃名优品种行列,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产业一直徘徊不前。要使广西的猕猴桃产业升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要培育新品种,调整品种结构,从而促进广西猕猴桃种植业的发展壮大。该项目针对广西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种单一、种苗混杂的现状,在对广西猕猴桃产区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果树选育种理论和作物耕作学理论为指导,引进区内外猕猴桃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和品种培育,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广西猕猴桃产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开展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制定猕猴桃两种繁育技术规程,为广西猕猴桃品种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提供新品种和配套技术,增强广西猕猴桃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首次引进30个猕猴桃优良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生物学特性观测及评比试验,筛选适合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选育出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首次制定了《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猕猴桃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广西地方标准,已于2015年8月发布实施。测定了猕猴桃砧木选择的光合特性。创新性地以砧木光合特性为理论基础,为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选择配套砧木,提高了品种的抗逆性及优良性状的稳定性。探索出猕猴桃喷雾授粉有效配方。通过多次比较试验,确定喷雾授粉是猕猴桃理想的授粉方式,并探讨出提高喷雾授粉的有效配方。探索出改善红心猕猴桃花青素含量的施肥方法。通过试验,证明红心猕猴桃的花青素含量与钾肥种类和施肥时间相关,钾肥以硫酸钾为好,施肥时间为花后50天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项目实施期间,采取边试验研究便推广应用的方法,将课题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与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桂林市日昇公司150亩的红阳猕猴桃示范基地(其中苗圃20亩)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累计产值2160万元,累计纯收入达到1230万元,增收节支35万元。累计出圃苗木80多万株,总产值646万元,纯收入410万元。资源县通过应用该项目技术,使种植的红阳猕猴桃实现早结、丰产、稳产,经济效益显著。2013年至2015年四年累计产量432万公斤,平均收购价20元/公斤,累计产值达8640万元,累计纯收入达到6048万元。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已在带动全区猕猴桃发展面积达4万余亩,给种植农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猕猴桃国际市场良好,国际名优品种产品深受国际消费者喜爱。如新西兰选育的“海沃德”,独占国际市场50余年,现在仍然是世界个果超市里销售的主要猕猴桃鲜果,该品种鲜果在中国的批发价每件(5kg)180元,超市零售一个果3.5元;新西兰选育的果肉黄色的新品种“Hort16A”刚打入国际市场便受到消费者欢迎。果肉红色的“红阳猕猴桃”则成了国际猕猴桃新宠,尚未进入国际市场就受到各国水果开发商的关注,纷纷要求加盟开发该品种,其产品即使在中国市场也是稀缺商品,价格昂贵,每市斤批发价8-10元,零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国内普通猕猴桃品种鲜果的价格也有每公斤批发价4.0元。因此,猕猴桃名优品种市场空间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广西是猕猴桃原产地之一,野生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很适合猕猴桃生在。随着猕猴桃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广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并涌现了一批从事猕猴桃种植开发的企业,桂林市、乐业县、南丹县等地已把发展猕猴桃作为一项新兴农业产业来抓,发展猕猴桃产业具有良好的势头,同时也迫切需要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因此,该项目培育的猕猴桃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标准等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进筛选的“红阳猕猴桃”果肉横切面呈放射状鲜红色,甚为美观,且其风味品质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是国内品质组好的猕猴桃商品栽培品种,也是唯一的出口品种。全国“红阳猕猴桃”年产量约3000吨,符合出口标准的约1000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红阳猕猴桃在广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