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林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570
成果描述:
“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特色林果重大病虫持续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是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有害生物中危害最大、要求解决呼声最高、生产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病虫害和防控技术等开展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树种(红枣、核桃、香梨、杏、扁桃、葡萄)重大病虫害暴发关键因子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林果重大害虫抗药性研究;绿色高效农药的筛选与新制剂研发;入侵有害生物快速检测及防控技术。通过研究得到的一系列成果,提升了特色林果重大病虫持续高效绿色防控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新疆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明确了六大果树10种主要病虫害(截形叶螨、核桃黑斑蚜、脐腹小蠹、桑白盾蚧、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红枣黑斑病、核桃腐烂病、香梨果萼黑斑病、葡萄黄化病)的发生发展明确了六大果树10种主要病虫害(截形叶螨、核桃黑斑蚜、脐腹小蠹、桑白盾蚧、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红枣黑斑病、核桃腐烂病、香梨果萼黑斑病、葡萄黄化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暴发为害关键因子。找出了病虫发生发展易控环节和防控关键时机和技术,制定了持续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明确了脐腹小蠹聚集为害的机理;提出了树势与为害水平判别技术;研制了脐腹小蠹植物源诱集剂。确认了鄯善县葡萄黄化病为盐害生理黄化病;新疆枣缩果病的病原菌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枣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香梨果萼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检测和实现了石蜡油23年长期保藏的林木腐烂病病原菌(壳囊孢属菌种、株)的活力,并和多树种、多地区的林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了比对系统研究。制定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核桃黑斑蚜种群的关键技术;确定了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指标。明确了6大果树主要害虫(吐伦球坚蚧、禾谷缢管蚜、梨小食心虫、枣瘿蚊、桃瘤蚜和绣线菊蚜)对6类25种杀虫剂敏感,建立了敏感基线;建立了新疆红枣、核桃和香梨3种特色果树优势害螨种群对10类11种杀螨剂的敏感基线与诊断剂量,检测和明确了不同种植区域优势害螨种群的抗药性水平;研究了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不同抗性水平种群的生化响应机制;构建了主要特色林果优势害螨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技术体系。筛选出环境友好型杀虫剂9种,杀菌剂4种,杀螨剂3种。建立了4种外来入侵生物(黄刺蛾、枣大球蚧、枣缩果病和葡萄冠瘿病)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界定了在区内产地检疫和苗木调运检疫中对入侵生物的检疫区域范围,确定了4种入侵生物在新疆发生的潜在适生区;明确了入侵有害生物扩散途径和持续危害的主要原因,制定了绿色防控技术。制定了9项病虫防治及检测技术规程,申请和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7个,累计示范面积18630亩,辐射推广面积360300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7.82亿元。奠定了特色林果重大病虫持续高效绿色防控的基础,为新疆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