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349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社会公益类。直至今日,肺炎链球菌仍然是5岁以下儿童因感染死亡的首要原因。将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耐药率也明显下降。该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基于社区研究证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为1.5%;在国内最早采用抗原检测方法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在儿科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占10%左右。采用血清学、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证明肺炎链球菌为儿童肺炎的前两位细菌病原之一;并创新性采用基因检测方法证明儿童肺炎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中,超过一半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且这一比率在上世纪50-80年代和80年代以后死亡病例之间没有差别,提示抗生素使用并没有改变肺炎链球菌在致命性肺炎中地位。171株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IPD)分离株的特性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样本量最大的多中心研究,是PCV进入国内市场前可参考的最具代表性的儿科参考资料;包括抗生素耐药性、血清型分布、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蛋白毒力因子等。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儿科肺炎链球菌耐药监测网,并率先加入了亚洲耐药性病原监测网(ANSORP)和全球儿科细菌耐药监测网(GARPEC)等地区性和全球性监测网络。该研究在国内领先,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研究结果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肺炎链球菌疾病和该病原菌血清型、耐药性等特征的认识。课题组领衔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个肺炎链球菌疾病预防等指南性文件,促进并参与了中华医学会肺炎链球菌疾病临床管理指南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肺炎链球菌疾病预防指南的制定,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肺炎链球菌疾病及其流行病学、细菌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预防的认识。课题组领衔编写的肺炎链球菌临床检测规范促进了国内临床检验标准化,提高了临床检测水平。这些工作对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临床检验人员有指导意义,有利于获取可靠资料,对将来卫生部门决策和维护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