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310
成果描述:
该项目所属法医毒物化学学科,主要解决法医毒物分析面临的涉及毒物种类多、含量范围宽、现场查获的涉毒物证品种多、样品形式复杂、物证检材数量有限,需要法医毒物鉴定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检出毒物组分,为抢救受害者提供信息,为投毒案件侦查中推断投毒途径、推断投毒嫌疑人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法医毒物分析技术面临的问题,该项目主要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快速确认技术两大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首先,在案发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国内外至今无有效的案发现场快速检测毒物综合急性毒性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系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在案发现场快速检测毒物综合急性毒性和评价毒物综合急性毒性的新技术和新检测体系,这也是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技术难题。项目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发光菌检测毒物综合毒性的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国内外首次在刑侦技术领域建立了案发现场快速检测毒物系统和毒物综合急性毒性的评价体系。项目组首次提出和建立了发光细菌案发现场快速毒物综合急性毒性的检测方法,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水平检索,结论为“具有国内外创新性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第二,在实验室毒物快速确认技术方面:该项目涉及200多种毒物的检测方法,针对一种毒物提出了不止一种检测方法,其中包括常用的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等方法。在国内外首次直接检测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使体内地西泮检测时限由小于3天延长至20多天。由于实验室对毒物组分的分析方法不统一,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范,使在同一实验室的不同人员甚至不同实验室之间对某一毒物组分的定性定量检测能够得到一个可靠的、可重复的结果。特别是液质联用技术,虽然已经在毒物分析中应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实验室、不同品牌的仪器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判定的差异,因此,该项目首次制订了适合法庭科学实验室应用的定性、定量结果判断规则,使不同人员或者不同实验室也能作出相同的、符合规则的判断,得到客观的结果。完成行业标准报批稿,申请发明专利二项。项目的成果,已在上海市公安系统日常办案中应用,也推广到全国司法鉴定机构应用,满足了案发现场实战的新要求,为案发现场和基层执法单位提供一种全新的、简便可靠、价格低廉,适合单警独立在案发现场对综合毒物毒性检测的系统和方法,也为实验室确证提供系统的方法。为打击涉毒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可广泛应用在防恐反恐活动案发现场检测的需求、大型公共活动安全保障、重大会议饮用水现场快速检测的安全保障、刑事案件中投毒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自然灾害的救助保障作用和解决基层执法单位案发现场快速检测的难题。该项目首先将分子生物学的发光菌检测毒物综合毒性新技术和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引入法医毒物化学领域,推动了法医毒物化学学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