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白塞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049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组织多系统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所致的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具有发作频繁、受累组织广泛、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是葡萄膜炎中处理最为棘手的类型之一,世界范围内中国属于高发区之一。该病的治疗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临床上常应用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都不能避免葡萄膜炎的复发,不能完全阻止病程的进展,每次的复发都会造成眼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和视力的进一步下降,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差。壮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特点。该研究拟通过观察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在常规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的方法,对疾病的复发以及进展程度的影响,为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持久、方便的治疗方法,同时也为壮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更加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受广西科技厅于2012年12月下达科技攻关项目:“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白塞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桂科攻(12300020)]项目的资助,课题组承担该课题的研究。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标准,对符合纳入湿热瘀毒型的白塞病性葡萄膜炎患者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并同期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半夏泻心汤加活血化瘀药治疗。两组患者均在3.5个月判断疗效。观察指标:疗效性检测指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沉的变化。疗效性观查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侯的改变;治疗前、后眼部症状、体征的改变;治疗前、后眼部复发率及复发程度的变化。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利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白塞病性葡萄膜炎;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白塞病性葡萄膜炎可以在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机体湿热瘀毒诸症及体质、血液流变、疾病复发等各方面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经济、持久、方便,易于推广应用。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为了保证南宁市以外的患者能够按时、按质接受规范的治疗,郝小波教授亲自带研究生去玉林中医院、玉林五官科医院、宁明县农林凤诊所推广莲花针罐拨罐逐瘀疗法,故技术已达成熟应用阶段。适用范围:经规范中、西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复发的湿热瘀毒型—白塞氏病性葡萄膜炎患者。该疗法简单、安全、经济、持久、方便,可以在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机体湿热瘀毒诸症及体质、血液流变、疾病复发等各方面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新型安全,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的治疗白塞氏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应用情况如下:应用地点包括除南宁市以及玉林中医院、玉林五官科医院、宁明县农林凤诊所的白塞氏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经对经规范中、西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复发的湿热瘀毒型—白塞氏病性葡萄膜炎患者16例(36眼),进行莲花针罐拨罐逐瘀疗法治疗,16例(36眼)患者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达70.21%%,16例患者中医症侯积分减少达83.66%,综合症状、体征及中医症侯积分减少达76.94%;16例患者复发间隔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复发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存在问题如下:该课题原技术路线为入组60人,随机分3组,其中西药+莲花针罐拨罐逐瘀组20人;西药+中药组20人;单纯西药组20人。因该病为世界范围内的疑难眼病,在患者强烈要求,取消了单纯西药组,故实际入组患者为40人。由于部分患者随访时间限制导致病历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因此课题时间延期完成。成果:已撰写论文“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初探”参加201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名医名家国际论坛暨《首届陆南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讨会》。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已完成“眼病中医外治”专著一部,并正式公开发行。通过下乡、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眼病中医外治学习班”培训人次约150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成果简介:利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白塞病性葡萄膜炎临床研究初步证明该疗法能疏通人体气血,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排泄瘀毒,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代谢,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机体湿热瘀毒诸症及体质。是一种新型安全,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的治疗白塞氏病的一种方法。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