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59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ery),葫芦科(Cucurbitacease)罗汉果属植物的成熟果实,主要分布在两广、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区。在港澳地区、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久负盛名,颇受欢迎。罗汉果含有丰富的多糖、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治疗冠心病和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是民间强身益寿的天然补品,对多种常见病有神奇疗效,因此有“东方神果,中国一绝”之美誉,被列为国家名贵药食两用药材。据分析罗汉果籽中油脂含量为27~33%,其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占总脂肪酸的77%,角鲨烯占种仁油12.5%以上,是发现的一种角鲨烯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油。但罗汉果籽中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角鲨烯等有效成分容易氧化,造成营养的损失和品质下降。罗汉果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角鲨烯的含量较高,但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角鲨烯容易氧化,造成营养的损失和品质下降,甚至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微胶囊化可以防止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角鲨烯的氧化,延长其贮存期。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该项目提供一种罗汉果籽油脂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角鲨烯容易氧化的问题,同时还方便储藏运输和使用。该方法包括:将重量份10~30份的β-环糊精加入400~600份水中,在55~60℃的条件下搅拌至β-环糊精溶解,然后加入150~180份的阿拉伯胶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水溶液A;将重量份5~10份单甘脂和50~90份罗汉果籽油加入80~120份水中,搅拌均匀,加热至50℃溶解后形成乳液B。将步骤1)和步骤2)中形成的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水溶液A与乳液B混合,加水至总重量份为1000份,用剪切机在5000~8000rpm下剪切3~5min,然后在15~30MPa压力下经过高压均质机均质2~3次,形成罗汉果籽油平均粒径小于1000nm的乳液C。将步骤3)中形成的乳液C进行喷雾干燥制粒,即得到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粉末。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项目以β-环糊精及阿拉伯胶为壁材,在较低温度下对罗汉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所制备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是一种粉末,罗汉果籽油的包埋率85%以上,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避免了罗汉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及角鲨烯的氧化,能较好地保持罗汉果籽油活性,增加了罗汉果籽油的稳定性,掩盖了罗汉果籽油不愉快的气味,提高了罗汉果籽油的生物利用度,能有效地延长罗汉果籽油的保存时间,微胶囊采用可食用的原料作为壁材,可以直接食用,从而方便罗汉果籽油的运输和使用。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方法涉及食品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已经在桂林、柳州等地罗汉果加工企业中开展应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在桂林市永福、桂林市工业园区等地方开展应用。实施期间,新增产值860万元人民币,节约成本66万元。存在问题:罗汉果籽主要来源于罗汉果甜甙加工的废渣,原料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