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肉孢子虫及其它球虫的分类学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570

成果描述:

肉孢子虫属球虫,球虫是导致家畜、禽肉和蛋生产严重损失的寄生虫病,全球每年仅因鸡球虫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由于肉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对宿主的肌肉、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可致严重损害。长期以来由于肉孢子虫种分类不清而使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受到严重制约,既是造成该病迄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又是该项目揭示肉孢子虫感染的防控主要目标的关键所在,并因此而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成果主要包括:1.率先构建了中国肉孢子虫虫谱,详实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中国乃至世界球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即对31类物种、11616个个体的调查发现,中国新报道不同宿主来源的肉孢子虫18种,其中鉴定新种4种。首次鉴定出人肠道肉孢子虫病的病原体,其包括人肉孢子虫(S. hominis)和猪人肉孢子虫(S. suihominis),并确定云南和广西为其自然流行区。首次阐明灵长类与人肌肉寄生的肉孢子虫为同一虫种,提出其可能的终末宿主是蛇的新观点;并发现球虫54种,包括隐孢子虫2种、艾美球虫43种、等孢球虫7种、弓形虫1种、哈曼德球虫1种,艾美球虫新种3种。该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肉孢子虫及其它球虫的分类信息,为未来国际间流行病学资料对相关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修正了国际关于肉孢子虫分类的经典理论并创立了肉孢子虫鉴定的新方法。首次提出黄牛和水牛均为某些肉孢子虫共同中间宿主的观点,由于中间宿主是肉孢子虫致病的主要对象并可使宿主发生致死性损伤,因此意义重大。通过肉孢子虫形态学、生活史以及遗传标记物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系统研究,证实传统的肉孢子虫分类理论依据不足,某些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并不专一,即同一虫种的中间宿主范围可能比较宽泛。并提出了人肉孢子虫、枯氏肉孢子虫、毛状肉孢子虫和中华肉孢子虫可以黄牛和水牛作为中间宿主的观点。同时创建了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快捷、高效地鉴定肉孢子虫的新方法,迄今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3.在历时30年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中体现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自1982年中国首例肉孢子虫病患者在云南发现,项目组在周密设计的基础上,于1984年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相继获得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历经30余年的不懈努力,该研究共发表肉孢子虫相关论文84篇,其中SCI收录17篇,他人引用338次;出版学术专著6部,包括Norwegian University最新版食源性原虫专著《Foodborne Protozoan Parasites))(项目负责人杨照青教授参编)。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肉孢子虫和球虫的流行病学资料,还对世界肉孢子虫分类理论及虫种鉴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