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流行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研究及其心理干预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270

成果描述:

该项目立项之前,家庭暴力在中国尚是个敏感话题,既无科学研究,也无专门法律。2000年,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大学精神病学科首次启动对家庭暴力的科学研究,并呼吁国家立法。项目相继得到国内外5家基金会的连续资助,共计500万元,历时15年。从流行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等学科领域系统地研究了家庭暴力的全部种类(夫妻暴力、儿童虐待、老人虐待、情侣暴力、孕期家庭暴力、施暴者、受虐者、精神障碍患者)和全部环节(从相关基因、父母养育、成长经历、个性特征、精神压力、代际传递、到对子代的影响),并且创建了家庭暴力的评估工具和防治方法。技术内容:已发表家庭暴力论文104篇、出版专著2本,论文被Lancet(IF=45.217)、PLos Medicine(IF=14.429)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正面引用,总引用数达1639次。经科技查新报告证实,多项成果属国内外首次报道。专家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内容有:首次将家庭暴力纳入精神病学的科学范畴,是医学概念的创新;首次获取全部类型的家庭暴力流行学数据并建立大型数据库;首次创立三结合的家庭暴力心理干预模式并大面积推广;首次制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并公开出版;首次研究家庭暴力与神经肽Y等生物学因素的关系、家庭暴力的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并建立代际传递的数学模型。此外,尚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如首次编制与修订儿童受虐史等问卷,首次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首次出版研究家庭暴力的学术专著。社会效益:成果已编入教材、写进著作、发布媒体,并向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妇联、最高法院及中国工程院的相关领导专题汇报,建言国家立法。为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了反家暴的立法进程,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建立家庭暴力的大数据库;创建家庭暴力的防治策略、评估方法和干预模式;培养了9位博士及数以千计的家暴防治人员;救治众多的受虐者和施暴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成果已推广至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台湾以及美国纽约华人社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