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030

成果描述: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忽视胃肠功能在疾病整体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特别对危重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多数学者已有共识:即肠道为应激的中心器官,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触发和启动装置,肠黏膜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重症患者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MOD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但临床上尚无成熟的肠屏障功能监测方法,缺乏能够量化的客观指标用来评估肠屏障功能。研究历程:该项目组自2002年起开始外科危重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项目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另一部分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研究;两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动物实验,结合临床,完成了“外科危重病人肠屏障功能障碍早期评估指标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组通过基础及临床研究检测外科危重症患者血浆和尿液中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测定(IFABP),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等指标水平变化,阐明其对外科危重病人肠黏膜物理、免疫、生物、化学屏障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在筛选对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临床指标的研究中,发现重症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和体征的同时有血内毒素(LPS)水平增高(>8.0pg/m1)和(或)24h尿IFABP总量>17.12ng,可作为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指标。且以上指标标本采集方便、实用、经济。研究成果及应用推广:课题相关研究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1篇,核心期刊8篇,专著2部。论文专著被引用100余次。研究成果被10余家医院应用,为重症患者胃肠屏障功能障碍早期诊断提供相对客观的实验室依据。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先后在4次国家级继教班举办过程中开设“胃肠功能障碍与肠内营养”专题,以及通过举办“重症营养治疗中心”专题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与省内学员代表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推广课题组的研究成就和经验。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3名。该课题全面系统的研究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该研究的开展和顺利实施与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蚌埠医学院、蚌埠市科技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密不可分的,国内多家医院专家给予了热心支持和精心指导,兄弟医院给予了大力支持。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