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330
成果描述: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一种直接接触、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特别在现代高度集约化和机械化养猪环境中,单位面积养猪头数增加,使此病更易于蔓延和传播。而且患有本病的病猪,容易受到多种细菌、病毒及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引起猪呼吸道复合症(the 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PRDC),从而增加死亡率,是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重要的疾病之一。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规模化猪场传染病控制主要依靠疫苗预防、生物安全、西药控制三角形体系,但是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较弱,此外采用胸腔注射的免疫途径不容易被一般用户所接受,因而在推广应用上受到限制,所以高感染率种猪场仍以西药治疗为主,治疗此病最常用的西药均为抗菌素,对于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上产生不利因素,况且应用抗菌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药品残留时间长,费用高,并严重影响猪生长速度,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所以许多兽医工作者把目光转向应用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中草药来治疗该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中草药低毒副、少残留、无耐药性等特性,也符合人们对畜产品安全的需求。中国中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研究人员们运用中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性疾病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中药经典方剂。中药较之现代对抗医学,显示出多靶点、宽地域、广效能、低毒副、少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完全符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生产中疾病防治的要求。该研究根据中兽医药学的的多靶点理论,依据中兽医药学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以紫菀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配伍,通过药效学评价筛选出对猪气喘病效果显著的中兽药复方。采用现代提取方法,筛选出中药组方的提取方法,建立该组方中标示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建立对组方中每味药材的薄层鉴定方法。通过毒性试验考察该组方的安全性,通过药效学试验考察该组方体内和体外的镇咳平喘作用,通过研究该组方对试验动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对该组方进行安全药理学研究。研制防治猪气喘病的中药颗粒剂。研究颗粒的成型工艺、优化处方,建立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草案)。研究颗粒剂对猪气喘病的临床控制试验以及临床治疗试验。该研究是针对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筛选出的效果显著的配方。根据中兽医药学的辨证施治原则,猪气喘病属于表虽解而邪未尽,化热壅肺;尤其是临床上猪气喘病常伴发其他疾病而混合感染。故该研究旨在紫菀散的基础上,一方面欲加强其清解的作用,另一方面欲加强其宣肺平喘之力,诸药合用,共起宣肺、清热、平喘、祛痰的功用。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兽医理法方药原则对证处方,充分发挥中药复方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整等特点,为筛选治疗猪气喘病的有效药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该研究针对猪气喘病,在中兽医配伍理论指导下,研究和开发中兽药复方制剂,开展制剂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制剂产品的药理、毒理和临床疗效研究,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完成申报新兽药的相关技术资料。该项目的实施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一定程度地提升中兽药复方的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及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兽医用药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促进中兽药现代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