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遗传多态性及临床合理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昌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210

成果描述:

任务来源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划。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课题运用质谱分析及基因检测技术,以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作为代表,研究新他汀类药物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遗传多态性,促进该制剂成果转化及注册上市生产;同时分析其药动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其遗传药理学特征,为实现新他汀类药物在中国人体的合理应用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性能指标:①在建立生物样本LC-MS分析方法基础上,率先系统完成了瑞舒伐他汀等在中国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支撑了该制剂成果转化及上市注册生产,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⑤ 结合基因检测技术分析了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在中国人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遗传多态性,阐明了OATP1B1是影响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特征的主要遗传因素;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新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时须遵循的原则,为指导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⑥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其中获4人次优秀学位论文;⑦ 依托该项目研究结果,先后获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累计资助经费达1800余万元。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该项目首次运用质谱分析及基因检测技术研究了瑞舒伐他汀等药物在中国人体的药动学特征及其与OATP1B1基因突变的关联性,研究手段及研究方法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LC-MS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新他汀类药物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支撑瑞舒伐他汀制剂于2008年在国内上市生产,促进了新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首次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证实了OATP1B1基因位点521T→C及388A→G突变是影响瑞舒伐他汀等新他汀类药物在中国人体疗效、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并通过转质粒模型深入阐明个体差异分子学机制。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参考OATP1B1基因位点突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量与疗程,将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为指导中国人群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依托该项目该研究基础,在已构建的国际水平药物基因组学及临床PK-PD关联研究技术平台上,课题组获得国家十一五及十二五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基因多态网络下他汀类药物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经费保障。作用意义:该项目率先研究了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在中国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他汀类药物在中国注册上市生产提供了临床试验依据,支撑了该制剂的成果转化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目首次揭示了中国人体内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的遗传药理学特征,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遵循本项目提出的调脂治疗合理用药原则,临床病人可更快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这样不仅节约医疗费用,而且极大地降低因高血脂引发的其它心血管疾病。这也是他汀类药物调血脂治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