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089
成果描述:
该研究为自选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通过内窥镜超声弹性成像系统来评估胰腺肿块大小,对肿块的良恶性生物学行为鉴别具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大宗病例回顾,早期诊断提高了胰腺癌根治性切除率,对术后生存起到重要作用。且GDNAF及RET受体的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神经/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预防治疗并不能减少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衍生物S-1治疗可显著提高了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针对NK4、TIEG1基因、内皮抑素及HGF拮抗基因等多个靶点对胰腺癌进行了体内外的基因治疗实验。发现这些治疗下调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死亡,下降癌微血管密度起到重要作用。在中药方面,发现龙葵碱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在低氧条件下作用于ERK1/2-HIF-1α和STAT3通路途径发挥抗血管形成和抗肿瘤迁移的作用。木犀草素可以诱导胰腺癌凋亡,低浓度还可抑制其上皮间充质化状态及金属基质蛋白酶分泌,从而抑制其侵袭转移。两者均有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针对表观遗传学方面,证明曲古抑菌素(TSA)可在体外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和生长抑制,但是存活的癌细胞上调恶性生物学行为如转移相关基因的,其Notch通路、Wnt通路和Erk通路均有大量激活;低浓度可形成TSA耐药。通过抑制Wnt和Erk通路可以部分逆转胰腺癌对TSA的耐药,阐释靶向作用可以逆转耐药。发现了TSA耐药细胞高表达Dermokine基因,当敲除Dermokine基因后,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明显降低。课题组在检测方面改进了MicroRNA的筛选和定量;优化了U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中伯舒替尼浓度的;建立了UPLC方法用于血浆中三叶豆紫檀甙浓度的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