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益生菌制剂与新型发酵乳制品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430

成果描述:

发酵乳是实现中国奶业战略升级与保障国民营养的重要乳制品。但是,中国95%以上酸奶发酵剂依赖进口,被2家国外公司垄断,是中国重要的食品安全与生物安全隐患,同时造成中国发酵乳制品高度同质化,恶性竞争,效益低下。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缺乏,菌株功能特性的挖掘与发挥理论研究缺失,菌种高活性制备与工业化应用技术落后,发酵乳品质得不到根本保障。该项目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基金等项目的长期支持,经过十多年联合攻关,打破了益生菌理论、技术与产品受控于国外的被动局面,获得可商业化菌株11株,授权发明专利40项,发表论文205篇(SCI论文101篇),实现了国产发酵剂与新型发酵乳工业化生产,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创新点:1、解析了环境与宿主中乳酸菌的生态作用,创建了益生菌株高效定向筛选技术,建立了万株益生菌菌种资源库。针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缺乏的问题,项目组在解析了健康人群肠道和发酵食品微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从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分离菌株14100株;通过比对发酵特性、耐受性和益生功能,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润肠通便、免疫调节的菌株93株;对11株可商业化优质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揭示了菌株遗传特性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其中N1115及BBMN68菌株的肠道改善与免疫调节功能达到国际一流商业化菌株的水平。2、阐明了BBMN68等核心菌株发挥益生功能与抗逆应答的分子机制,开发了菌株抗逆的精准调控技术,攻克了菌株酸胁迫存活率低的难题。针对菌株发挥益生功能机制缺失的问题,项目组通过多组学联用手段,首次揭示了菌株延缓衰老的信号通路,发现了预防肿瘤的作用途径和关键活性成分;系统揭示了菌株耐氧、耐酸、耐胆盐的分子机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半胱氨酸-硫胱醚循环在双歧杆菌酸胁迫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半胱氨酸的诱导,双歧杆菌的耐酸性提高了100倍,为益生菌株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掲示了菌株生产条件对菌体增殖的影响机制,突破了高密度发酵等菌种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BBMN68等核心菌株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针对中国高活性菌株产业化技术落后的问题,项目组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解析了多肽、多糖促进菌体增殖与活性保持的机制,采用细胞循环-膜过滤耦合技术,双歧杆菌发酵液活菌数达到3×109cfu/ml;集成冷冻保护、液氮造粒等稳态化专利技术,冻干菌粉活菌数达到3×1012cfu/g;制定了规范的乳酸菌GM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获得中国首个“食用乳酸菌”生产许可证书,实现了益生菌制剂的国产化生产。项目组集成了机器人自动装卸、香气保持、千人感官评价等配套技术,创建了完整的酸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菌株,实现了“君畅”及“摩菲酸酪乳”等30个新产品大规模生产,获得国际创新产品奖2个,保健食品认证1个,三年内新增产值65.5亿元,新增利税8.58亿元,打破了发酵剂被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为促进中国奶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