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科赛基农化工有限公司;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229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45%,该区域杂草种类多、危害大,是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除草剂的长时间应用及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推广,生产中出现了除草剂不除草或除草效果差以及除草剂对小麦的药害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杂草群落发生了明显的演替,除草剂关键使用技术了解不够透彻等密切相关。该项目针对上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自2006年至今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从杂草群落分布及演替现状、杂草生物学特性、杂草与小麦的竞争关系、耕作措施及气候变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黄淮海区域小麦田杂草精准防控技术。主要研究成果简介如下:1.调查明确了现有耕作模式下,黄淮海区域各生态区小麦田优势杂草种类、群落结构和杂草演替现状,揭示了耕作制度、栽培模式、化学除草等与杂草为害程度及杂草种群变化的内在关系。2.系统研究了小麦田杂草种子在不同温、光、湿、pH等环境条件下,以及这些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分布及埋藏时间、土壤类型与杂草发生为害的关系,建立了节节麦、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等恶性杂草为害与小麦产量损失数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目前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及气候变化(暖冬、干旱)对杂草发生为害的影响。3.通过系统的调查取样测定,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优势杂草播娘蒿、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并研究明确了其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多抗性现状,制定了抗性播娘蒿、荠菜的治理策略。4.针对黄淮海麦区节节麦等优势杂草群落,系统研究了不同年份深翻与浅旋相结合、杂草诱萌小麦适时晚播、轮作、小麦栽培密度等措施对小麦田杂草发生的影响,形成了多项高效、轻简农艺控草技术。5.针对单一恶性杂草群落及不同杂草复合群落,研发了精准施药时期、精准施药环境条件、精准靶标和精准药剂等的“四个精准”化学除草减量技术。创制了多靶标除草剂组合35个,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取得除草剂登记产品15个。6.以上述杂草群落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农艺控草技术和“四个精准”化学除草减量技术相结合,集成了深翻、杂草诱萌、轮作、适当密植以及对靶精准施药、冬前适时施药等的“黄淮海区域冬小麦田杂草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小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累计培训农业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1万余人次,各类场合发放“小麦田不同杂草群落精准防控技术”明白纸2万余张,接受电视台等媒体访谈节目20余次。发表文章31篇,出版著作5部,申请专利2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8项,获授权3项。该项目针对黄淮海区域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分布现状,制定了杂草精准防控体系,完善了小麦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提高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的防灾技术保障能力,综合评价达到了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