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210
成果描述:
垫江牡丹皮是重庆市为数不多的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但文献对其质量报道差异极大,丹皮酚含量相差高达3倍多。该研究团队在地方政府就牡丹可持续发展调研中发现当地牡丹分布区地形、地貌独特和土壤类型零碎、逐渐对生产质量关注并开展持续研究,累积成系列成果。主要技术内容:肥料种类及不同配合比例对与牡丹皮产量与质量相关性研究:通过牡丹营养生理研究与“3414”平衡施肥试验结合牡丹皮产量与质量相关性研究,提出了平衡施肥配方并应用示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研究了为害牡丹质量最严重的根部病害牡丹根腐病和紫纹羽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防治技术并展开了应用。土壤类型对牡丹皮产量与质量影响:通过研究土壤类型与牡丹皮产量、质量的相关性,为适地适种提供了依据。重金属含量研究:研究了牡丹生长土壤与药材中重金属相关性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并针对牡丹皮镉富积趋势展开了累积规律研究,为镉富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栽培类型对牡丹皮产量与质量影响:牡丹生产为混杂群体,通过栽培类型与牡丹皮产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为牡丹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基础。采收期对牡丹皮质量影响:明确了重庆地区牡丹皮最适采收时间。技术创新点:研究团队第一次系统的揭示了指标成分丹皮酚与芍药苷含量在牡丹皮内部是以一种动态的负相关关系存在,为丹皮酚与芍药苷使用的定向选育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不同内在质量的药材开展药效学指纹图谱的研究与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组通过指纹图谱多维化学成分比较,第一次全面的就垫江牡丹皮的质量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解开了以往不同研究人员就垫江牡丹皮质量报道差异巨大的原因,完成了垫江牡丹皮质量的明确定位,为牡丹皮生产的稳定、可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知识产权:项目团队通过系列研究,获得与牡丹质量研究相关的成果登记4件。已公开发表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7篇。应用推广及效益:项目组与重庆市天圣制药集团公司联合建立了100余亩的规范化试验基地,指导天圣制药集团在垫江县澄溪镇和太平镇的牡丹规范化生产基地推广平衡施肥技术8000余亩、作为技术指导配合重庆市康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南川区大观镇和三泉镇建设规范化牡丹生产基地6500亩。项目组成员作为主要技术专家指导了武隆县凤来乡2800余亩油用牡丹的生产障碍控制和施肥技术培训,配合南川区农委积极开展了油用牡丹的试验性生产和技术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