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026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该项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追加2014年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资金的函》(桂财农函〔2014〕294号)文件要求进行立项,并与委托业务管理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签订合同,合同编号桂渔牧科201453058,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引种与资源研究室承担完成。项目起止时间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项目背景:澳洲淡水龙虾与其它淡水虾相比,具有八大特点:一是体大肥美,一般体重100~200克,最大个体达500克以上;二是生长快、产量高,正常情况下,每年4~5月份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苗,10~11月份收获,当年放苗,当年上市,平均尾重100克以上,大的达200~250克,每亩产量300~500斤;三是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纯淡水或半咸水都能生存,对恶劣的环境忍耐度高,广温性,水温5~36℃都能生活,能进行空气呼吸,离水后可存活45小时,耐长途运输,便于活虾上市;四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香甜,风味别具一格,且可食比率占虾体重40%,鲜活大虾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五是食性杂,饲料来源广;六是病害少,易养殖;七是攻击性小,不掘穴,不打洞;八是易推广,经济效益显著,一般饲养水平,既可丰富人民的菜蓝子,又可出口创汇,实为养殖生产者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合同约定引进澳洲淡水龙虾亲虾3000组(雌雄比2:1),实际引进3860组(雌雄比2:1),完成任务指标的128.7%。合同约定引进和生产澳洲淡水龙虾苗80万尾,实际引进和生产82万尾,完成任务指标的102.5%。合同约定建立澳洲淡水龙虾健康养殖推广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50亩,实际建立示范点9个,示范养殖152亩,分别完成任务指标的180%和304%。国内公开发表论文1篇。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项目通过开展澳洲淡水龙虾生物学特性研究、亲虾越冬不同养殖密度的对比试验、不同水温对亲虾繁殖周期的影响试验、虾苗培育试验、药敏试验等相关技术试验,成熟掌握了包括亲虾越冬、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一套完整的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开展澳洲淡水龙虾高效健康养殖示范,集成了池塘、藕田、工厂化水泥池等多种养殖模式。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澳洲淡水龙虾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温度5~35℃、盐度0~12‰范围内均可生存。而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区,从历年广西各地气温来看,年平均气温在17~22℃,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在5.5~15.2℃,最热月7月为27~29℃。由此可见,广西绝大多数地区均适宜进行澳洲淡水龙虾生产,个别低温地区,通过加温保温措施,亦可进行生产。广西的澳洲淡水龙虾繁殖场站仅2家,虾苗供应量严重不足。该项目建立了澳洲淡水龙虾繁育技术体系,有利于指导繁殖场站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繁殖生产技术,切实提高亲虾产卵率和育苗成活率,促进企业增效。同时,通过增效企业的传、帮、带,引领从事其它品种繁殖生产的繁殖场转型发展澳洲淡水龙虾,进一步扩大虾苗生产量,不断满足虾苗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共同增效。该项目集成的池塘、藕田、工厂化水泥池等高产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广西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广澳洲龙虾养殖模式,优化当地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广西名优水产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制订广西地方标准。计划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制订澳洲淡水龙虾相关的广西地方标准。提高亲虾抱卵量和育苗成活率。按照亲虾繁殖营养需求,通过调控脂肪种类含量和添加微量元素,有效提高亲虾的抱卵量、抱卵率及幼体质量。通过苗种培育分级管理,提高育苗成活率。提高生产性集中同步抱卵率。通过调控水温和控制光照等技术手段,促使亲虾群体产卵时间相对集中且同步,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亩产量。通过调控水质和饲料科学搭配,进一步提高亩产量和产值,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突破早繁苗技术。通过亲虾营养强化、集中加温等措施,进行提早孵化,提早出苗近两个月,从而提高孵化率和虾苗规格,增加亲虾孵化次数,从而取得更大的养殖经济效益。历年获奖情况:未有获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