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复感合剂Ⅰ号对婴幼儿肺炎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869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抗复感合剂I号对婴幼儿肺炎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2004年8月计划书下达,项目编号:桂科自0447079。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设计进行临床研究,选择具有抗生素使用指征的婴幼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复方抗复感合剂Ⅰ号进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干预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婴幼儿肺炎患儿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肠道微生态变化、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的轻重程度等指标的对比分析。观察抗复感合剂Ⅰ号对婴幼儿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观察健脾益气扶正中药对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防治效应及对婴幼儿肺炎的邪实阶段早期运用扶正措施干预的作用。技术的创造性及先进性:在原有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及小儿肺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发扬中医传统,在邪实阶段早期应用扶正法(抗复感合剂)干预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观察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预防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方法及实验依据。该研究表明,抗复感合剂Ⅰ号可以显著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的数量与比例,明显改善婴幼儿肺炎患儿的脾虚症状。治疗组、金双岐对照组与健康参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数量无明显差异;西医常规治疗组与健康参照组相比肠道菌群菌群失调不仅未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菌群紊乱更明显,肠道微生态更加失去平衡,同时其脾虚症状更为明显。这些可能与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而抑制肠道所有菌群的生长有关。根据婴幼儿肺炎患儿在临床观察中的主要表现,可推测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属中医“脾虚证”范畴,而补中益气类中药既有影响全身机能,又有调整局部脾胃之功效。抗复感合剂Ⅰ号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可能是综合性的,不仅通过扶植肠道主要优势菌群生长,带动整体肠道菌群产生新的生物群组合,达到新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抗复感合剂Ⅰ号具有与金双岐制剂相似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以纠正肠菌群失调,从而达到恢复和维护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稳态和正常,防治婴幼儿肺炎脾虚症状发生,为抗复感合剂Ⅰ号临床防治及婴幼儿肺炎早期介入干预应用提供了依据。该课题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南俊国,吴要伟。该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篇。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抗复感合剂Ⅰ号临床应用研究与金双岐等益生菌有相似的疗效,且与益生菌相比有许多优越性,如不存在保存活菌的技术难题,其稳定性强、有效期长,价格较低等,并通过该实验验证了抗复感合剂Ⅰ号作为一种生理性细菌生长促进因子的应用价值,但鉴于健脾益气合剂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在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具体机理及真正有效成分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检测方法有两点仍需改进:首先在由于不同患儿的大便软硬不同,标本的定量(体积及质量)尚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是经过选择性厌氧培养出的菌种只是做到了形态学的鉴定。没有进行金标准生化鉴定(如API鉴定);这将是课题组下一阶段动物实验的研究目标。历年获奖情况:无。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该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篇。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