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贺州学院;贺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塘面马蹄协会;贺州市八步区科技开发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85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于广西科技厅厅市会商项目。贺州市是重要的马蹄生产基地,占全国总生产量20%左右、广西50%左右份额,然而由于种苗退化、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严重等原因使马蹄的单位面积产量及商品率下降,大果率偏低,限制了贺州马蹄的产业化生产。该项目实施,培育适合贺州种植的优质马蹄脱毒组培苗,满足马蹄种植户对健康种苗的迫切需求,提高马蹄抗逆性和大果率、提升马蹄品质,集成马蹄丰产栽培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项目实施对面上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采用现代组织培养技术,以贺州优质马蹄球茎作种果,消毒培养,取肥壮顶芽,于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接种至诱导培养基,置于25(±2)℃无菌条件下避光培养24h,在10~14h/d、1500~2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长出芽体,待丛生芽形成后转入增殖培养基,继代10代内,转入生根培养基,15d~21d生根培养,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脱毒组培苗。经过炼苗,采用二段大田育苗方式,获得二段苗,移栽至大田定植,定期施入适量生物有机肥及钾肥,做好肥水及病虫害管理等丰产技术,确保马蹄脱毒组培苗丰收。种苗繁育出圃率90%,移栽成活率95%,脱毒组培苗产量提高10%,大果率达40%。技术创新性:开展贺州优质马蹄脱毒组培苗工厂化脱毒育苗的工艺流程和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从试管马蹄苗培养基研究进行突破,培育适合贺州种植的“贺蹄1号”脱毒苗,并掌握工厂化生产该组培苗技术,制定《贺州马蹄(荸荠)脱毒组培苗工厂化快繁生产技术规程》,技术原创,填补了贺州马蹄脱毒种苗生产的空白,为地方马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了脱毒苗成活率低难题。开展育苗研究,获得了田间育苗的方法,包括育苗田准备、育苗时间和方法、育苗田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保证移栽成活率达到96.37%,这个技术非常关键,关系到种苗的数量和质量,否则会影响组培苗当年生产。农户对该项技术如果掌握不到位,是关系到组培苗能否成功推广的主要因素,通过该项目组解决了该难题,统一育苗,统一发放一或二段苗,能够保证优良种苗的供应。开展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制定马蹄脱毒苗丰产技术。实现贺州马蹄脱毒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掌握并推广贺州马蹄脱毒组培苗丰产栽培技术,制定《贺州马蹄(荸荠)脱毒组培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动贺州马蹄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成熟程度:通过对马蹄脱毒苗系列技术研究,掌握了马蹄从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到田间育苗,马蹄丰产栽培的系列技术,都是项目组利用先进知识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为马蹄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创技术支撑,为马蹄脱毒苗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应用领域:贺州马蹄农业生产。项目完成了合同的考核指标。培育获得“贺蹄1号”脱毒组培苗;培育原种苗12万株,种苗繁育出圃率93%,移栽成活率96.37%,脱毒组培苗产量提高14.41%%,大果率达44.61%;发表论文4篇,专利受理1项;建立年产500万株规模的马蹄脱毒组培苗繁育中心1个,面积500 m<'2>,培育原种苗11万株;在贺州市鹅塘镇塘面村、羊头镇大板村建立马蹄脱毒组培苗丰产栽培示范核心基地100亩;面上推广三年合计2190亩。获奖情况:“贺州优质马蹄脱毒组培苗工厂化快繁研究及种植示范”获2015年度贺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