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830
成果描述:
项目来源于2011年下达的广西卫计委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眼科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研究》(合同号:Z2011471)。研究背景: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益完善和患者对术后视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的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手术。而术前获得准确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则是决定术后视力效果的关键。A超测量法是传统上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金标准”,在临床工作中被普遍应用,但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眼科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 Master)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学测量设备。与超声波的原理不同,该仪器利用部分相干光的原理测量眼轴长度,测量精确度可达到0.01mm。与传统A超相比较,其优点主要有:非接触测量,避免了对角膜压迫产生的误差;无需使用表面麻醉剂,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角膜上皮划擦伤和因探头消毒不彻底而产生的交叉感染等风险;测量精确度为0.01mm,远高于A超的测量精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而A超则因探头定位、眼球运动等影响,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对操作者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一般医技人员经短时间的训练即可胜任;检查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低于超声法。测量时患者只需注视红色固视灯,则测量路径就与视轴重合,特别对于高度近视伴巩膜后葡萄肿的眼球,测量光束可较容易的定位于黄斑。光学原理测量眼轴长度,克服了声学测量的缺陷,能够准确、快速、简便地测量硅油眼的眼轴长度。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增加,IOL Master的测量误差亦逐级增大,即测量能力下降。由此,Master第5代产品提供了全新的高级信号处理功能—组合信号分析技术,可将多个低信噪比的单次眼轴测量结果进行叠加组合,使噪音相互抵消,而反映黄斑中央凹位置的信号被放大,从而提高了信噪比,从而获得一个可信的眼轴长度。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能提高眼轴的检出率。研究方案:选择在该院住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病人均具有一定注视能力,除晶状体外无明显屈光介质混浊。排除角膜病、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其它眼科疾病及术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分为正常眼轴眼组、高度轴性近视眼组、硅油填充眼组。3组病人又分别随机分为IOL Master测量组及A超测量组。术前由专人分别应用IOL 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和A超(天津迈达ODM-2300型)对两组患者进行眼轴长测量,并计算人工晶体度数。两种方法均采取坐位测量,所需角膜曲率数值统一由IOL Master测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均采用SRK-T公式。IOL Master重复测量眼轴5次取平均值,要求测量值差值小于0.1mm且标准差小于0.01mm;A超重复测量眼轴8次取平均值,要求测量值差值小于0.3mm且标准差小于0.1mm,其中硅油眼组A超测量采用声速调整法将玻璃体腔内声速设为996m/s。所有患眼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2~3d用自动验光仪(日本Topcon RK-8800型)测量术眼的屈光状态,要求重复4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指近视或远视屈光度,散光度数不在计算范围),计算绝对屈光误差(即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的绝对值)。随访1~3个月。另外在64例(81只眼)核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41例(55只眼),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测量方法分为4组,即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15只眼)、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10只眼)、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15只眼)和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15只眼)。IOL Master测量组采用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按以上的实验方法,比较4组病人的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统计学分析: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术后实际屈光值与预计屈光值的偏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正常眼轴眼组中IOL Master测量法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0.455±0.201)D,A超测量法的平均屈光误差值为(0.597±0.219)D,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轴性近视眼组中IOL Master测量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平均屈光误差值为(0.683±0.190)D,A超测量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平均屈光误差值为(0.870±0.211)D,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941,P<0.01)。硅油填充眼组中IOL Master测量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平均屈光误差值为(0.406±0.167)D,A超声速调整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平均屈光误差值为(0.711±0.196)D,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组病人各自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0.392±0.170 D,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0.595±0.213 D,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0.546±0.202 D,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0.639±0.229 D,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之间、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之间以及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和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与传统的A超法对比,IOL Master法测量正常眼轴眼、高度轴性近视眼及硅油填充眼的人工晶体度数均更为准确,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能进一步提高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度及检出率,从而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创新点:国内外已报道了IOL Master在人工晶体度数的应用情况以及与接触式A超测量比较的结果。该项目的特点为:应用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作为比较参数,更好地验证了IOL 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精确性。验证了IOL Master测量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特殊优势。应用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提高了眼轴测量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研究成果及学生培养情况:课题结果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中专业核心期刊论著1篇,在国内会议交流3次,并在多个单位进行推广应用,接受全区单位介绍来的病人测量要求,应用效果良好。课题实施过程中,每位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研究生等均获得了良好的培训,熟练掌握了IOL Master操作方法、特殊情况下(如硅油眼、无晶体眼、人工晶体眼、高度近视眼、角膜屈光术后等)的测量方法以及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规范了术前人工晶体度数测定的方法,提高了测量水平。临床意义及推广应用前景:IOL Master作为一种准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新方法,能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误差,从而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而该设备应用于临床检查中可作为一项新增检查项目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在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面达国内先进或区内领先水平。可在省内有一定条件的医疗单位推广应用,作为白内障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亦可将有精确测量需求的病人送到该院测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