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浙江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509
成果描述:
主要技术内容及结果:该项目应用HSBEMBM环境微生物脱总氮技术结合高效预处理装置+UF/RO膜集成装备的工程原理和技术,预期设计处理规模5m<'3>/h,开展有毒、难降解等工业废水节能减排处理技术及装备的新研发。项目关键技术包括:HSBEMBM环境微生物治理技术;脱总氮的工艺流程设置;厌氧氨氧化的工艺技术;以PM膜/MBR膜装备为核心的深度处理前处理技术;光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超滤+反渗透”的膜处理装备单元;脱硫废液与高浓度含氮(焦化等)化工废水的混合同步处理技术。该项目研发期间,共申请11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授权,其余实审状态);同时,科学技术成果证书3项和1项企业标准,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15001417);项目名称:利用微生物脱总氮的方法(登记号:环保科成登字20120003);项目名称: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氮废水的方法及装置(登记号:环保科成登字20120004);d、废水处理用高效微生物制剂(Q/HL HJ 01-2013),企业标准备案号:Q330108Z231765。技术指标:利用某钢铁集团焦化厂酚氰废水和脱硫废液作为原水进行中试试验,通过该装置技术处理后,实现了同步处理脱硫废液,实现了装置出水满足GB16171-2012直接排放标准,且装置最终出水优于GB50335-2002中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给水的水质控制指标标准。应用推广及取得的经济效益:项目针对高氨氮、高COD、含酚等难降解综合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成功开发,可以应用到煤制油、煤制气行业废水的治理;而且可以扩展到垃圾渗滤液、化工(印染/硝基苯类)、制药类污水及其它类型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该项目最终出水达到循环回用水的标准,使部分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在减轻供水压力的同时减少对大生态环境排放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冲击,可以有效的控制附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为淡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经济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该项目关键技术同步处理脱硫废液以及脱硫废液预处理方法的开发,为企业在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开拓更广的市场;该装置最终产水回用,按GB16171-2012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核算,以处理量100 m<'3>/h的计算,COD去除量约4300吨/年、氨氮去除量约100吨/年、挥发酚去除量约600吨/年、油16吨/年,其他污染指标也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项目执行期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项目共实现销售收入26110万元,净利润7331万元,税收100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