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430
成果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自2009年开始对肠道微生物和消化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应用基础计划重点项目、昆医联合专项和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基金236万元支持下,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好评。具体成果如下:1)构建乳酸菌基因组分析平台;2)发现正常人的肠道定植微生物存在空间异质性,且肠道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是受到选择的;3)肠道核心菌群的显著变化与息肉(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一些菌种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变化,一些菌种可能在癌症发生早期起到了促癌作用;4)胆结石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显著失衡,胆道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肠道,并推测胆道细菌来源于肠道细菌;而胆囊切除术后肠道微生物失衡,更容易诱发结直肠癌;5)前期研究发现轻型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有显著变化,并分离出一种与肝性脑病有关的肠道菌。发现点:1.揭示了黏膜黏附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新模型;2.揭示了结直肠癌相关微生物组的变化新模式;3.发现了结直肠癌微生物组群落结构可能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4.证实了”Driver-passenger”模型的合理性;5.率先在临床上发现胆道疾病与肠道微生物有相关性,胆道细菌与肠道细菌可能具同源性。科学价值:1.临床应用:1)以上研究工作发现,指导课题组构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分析平台,为明确肠道微生物与相关疾病关系奠定了基础,并为肠道和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病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2)已在多家医院推广运用肠道微生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体应用如下:针对结直肠癌早癌筛查;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早癌筛查;严重肝病患者轻型肝性脑病筛查及治疗;成果已在全省11家医院推广应用(其中三甲医院4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社会效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众多,对社会资源浪费巨大。该项目将肠道微生物运用于临床治疗,辅助病人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符合国家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同行引用及评价: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21.371,最高为ISME(影响因子8.951),累积引用次数达67次。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其中国际会议7次),与该领域其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项目共培养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8人,临床医生4名得到职称晋升。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