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瑞德肝脏疾病研究(上海)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290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基于肝药酶P450酶系和转运体体系开展中药-西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整合了团队优势,建立和优化了国内一流的中药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评价研究平台,完成了30余味中药及100多种单体对P450酶系相对活性影响数据库的建设;积极发挥临床优势,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及危险因素分层进行了降脂方的干预研究,临床研究发现,降脂方在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时,能有效降低患者TC、LDL水平,两者联用较之单用疗效显著提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协同作用;中药无论其成分多么复杂,在体内起作用的物质基础仍然属于化合物范畴,前期基于转运体(OATP1B1/BCRP/MDR1)及肝药酶CYP450酶系研究中证实了中药降脂方对转运体及CYP3A4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进一步证明中药降脂方及其组分均有较强的CYP3A4抑制作用,在肝微粒体环境中,能有效减慢阿托伐他汀的代谢速率。在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加用降脂方后能显著延缓阿托伐他汀在体内的代谢速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因而中药-西药之间通过P450酶系存在着药物相互作用;通过多项临床试验,验证了中药-西药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协同作用,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同时进行了推广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推广性;项目特点:中药-西药联合应用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方式,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可通过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等)和转运体产生,从而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血浆和组织浓度呈几何级数程度增加或减少。其中通过增效作用,使活性药物代谢减慢提高其血药浓度,增加生物利用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近年来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基于肝药酶P450酶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体系和转运体体系探索中药-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整合了团队优势,建立和优化了国内第一流的中药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评价研究平台,完成了30余味中药及100多种单体对P450酶系相对活性影响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了临床常用中药与西药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数据库,并进一步证明了中药降脂方及其组分均有较强的CYP3A4/转运体抑制作用,在肝微粒体环境中和健康志愿者,均证明中药降脂方能有效减慢阿托伐他汀的代谢速率,验证了中药-西药之间存在着药物相互作用。该项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中医药配伍机制,还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联合应用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用推广情况:降脂方为本科室的经验方,在临床应用十余年,疗效确切,已在龙华医院、岳阳医院、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广泛使用。2012、2013年分别在东方国际心脏病会仪以及南方国际心脏病会议做了相关议题的报告,在该领域内引起较多的关注。该项目涉及的成果:培养研究生6名,发表论文10篇,获得专利1项,文章引用2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