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的暴露特征、潜在危害及饮用水卫生标准研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复旦大学;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270

成果描述:

五氯酚曾长期用于杀灭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和木材防腐,因而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五氯酚在水环境的暴露水平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识别环境介质和人体生物样本中的检测方法,分析在现实暴露水平下对健康的影响。鉴于五氯酚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相继饮用水中的水平制定了限量值。1994美国EPA根据流行病研究发现五氯酚与人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关,基于其致癌性将其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由9μg/L降至1μg/L。然而,中国国家生活饮用水五氯酚卫生标准(GB5749-06)依然采用WHO于1993年推荐的限量值9μg/L。基于此,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支持下,该研究以五氯酚的暴露特征潜在危害为目标,开展了基于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采用实验室与现场相结合、文献荟萃分析和现场实测及实验室生物学效应研究想结合的研究思路,为充分认识五氯酚的健康危害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奠定了重要科学依据。主要成果如下:通过优化前处理和检测参数建立了高灵敏的饮用水和人体生物样本中五氯酚的检测方法;开展了五氯酚暴露水平的系统分析和水体与饮用水暴露水平研究;研究了五氯酚的甲状腺干扰效应;基于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估,对国家生活饮用水五氯酚的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该课题在建立五氯酚的饮水和人体生物样本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若干五氯酚使用区环境介质和人群中的暴露水平;采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环境/人体五氯酚消长趋势;基于OECD推荐的甲状腺干扰效应测试系统,通过整体动物实验证实了五氯酚的甲状腺干扰效应,基于甲状腺干扰效应,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实时修订,将五氯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限量值由9μg/L降至1μg/L,标准已经通过了卫生部国家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的审批。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