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医科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230

成果描述: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应用推广情况: 该项目研究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42篇系列研究论文,8篇论文被SCI收录,12篇被Medline收录,27篇被CBM收录,27篇被CMCI收录,35篇被万方收录,28篇被同方收录,30篇被维普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中32篇论文已被引用458篇次,被SCI引用137篇次,他引447篇次。研究结果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并已在人群中推广应用,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预后改善和开展有效的人群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实证,对降低肿瘤发病率、减少国民疾病负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列研究已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6名。主要内容和特点: 该项目以中国、该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为对象,采用人群大样本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地探讨环境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原发性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主要创新点如下(经查新,国内外未见相似的研究报道): 1.首次采用福建人群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从宏观危险因素分析到微观生物标志与肺癌关系的探讨,多层次、多角度地验证炎症相关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肺部炎症疾病等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性与肺癌的关联。 2.采用MIF金标准检测肺炎衣原体(Cpn)感染,首次探索Cpn感染与吸烟、被动吸烟、环境烟雾暴露、肺部炎症性疾病、肺癌家族史在原发性肺癌发生中的协同作用。 3.对1225例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新发病例和1234例健康对照的研究分析,首次揭示福建居民饮茶频度、饮茶年限、饮茶浓度及茶的种类等饮茶因素与肺癌的关联。4.采用功能性及标签SNP位点综合选点策略和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发现了一批与肺癌发病相关的重要遗传易感性标志物,阐明基因遗传变异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增加肺癌发病风险。 5.首次检测NBS1基因多态和单体型、炎症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SNPs、8q24 SNPs与吸烟相关癌症的关系,发现非吸烟者中炎症相关基因IL10 rs1800871与肺癌呈正关联,TNFrs1799964与吸烟相关癌症呈负关联,NBS1 rs1061302基因多态和CAC单体型与吸烟相关癌症有关,其关联强度受吸烟状态影响,8q24 rs6983267与吸烟者患肺癌风险呈正关联。 6.采用食物摄入频率调查法,结合食物成分的分析方法,首次发现含类黄酮食物摄入量与吸烟者患肺癌风险呈负相关。 7.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新方法及应用研究。分析及阐明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常见癌症的疾病负担现状、主要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策略,预测流行趋势。 8.采用单纯病例研究设计和生存率分析,随访1165例肺癌病例,研究遗传多态性与肺癌预后关系,首次发现TLR4 rs11536889、IL-1A rs1304037多态性与福建地区肺癌死亡风险相关。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