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竹柏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福建省欣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洛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1215

成果描述:

项目所属领域:林木栽培学,育种学。主要内容及特点:竹柏具有良好的园林观赏、药用及油用价值,有良好的室内净化功能。揭示了竹柏光生物学特性,为竹柏补光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优选出最佳基质;成果从台湾引进了竹柏的特异性观赏品种,建立了竹柏种子快速繁殖体系;揭示了不同光质下幼苗生长、生理生化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优化了最佳施肥配比;总结出竹柏盆栽开发模式及管理措施,建立了较完整的育苗、栽培及利用模式。首次利用台湾引进LED光源精准控制设施,研究竹柏的生物学特性、光谙特性,并且利用不同光质条件进行补光培研究,揭示了竹柏幼苗的光合作用与光谱特性,为竹柏小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从台湾引进了6个特异性观赏品种,全部为大陆首次,其中有4个品种未见报道或文献记录.利用田土、碳化谷壳及混合物为播种育苗基质,筛选竹柏容器及育苗盘育苗的最佳轻基质,育苗盘播种发芽率达80%以上;创建竹柏种子组织培养无菌体系快速建立方法,2周即可建立,成功率达80%以上;利用上述方法创建了竹柏种子快速成苗体系,从种子起始培养50天可得叶片7-8片、高度8-12cm的小苗;系统研究白、红、蓝3种LED光质、4个光强度调控对竹柏生长指标、代谢产物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论:红光培养有利竹柏幼苗的生长及移栽成活率提高,竹柏幼苗有适应弱光的生长调节能力,弱光环境并没有对其产生光抑制;红光有利于黄酮和三萜含量的积累。蓝光下竹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高;白光下竹柏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但3种光质培养下竹柏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光质、光强与竹柏净光合速率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与竹柏叶绿素荧光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通过热耗散对光合系统起到保护,缓解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不同光环境调控下竹柏光合色素水平差异明显,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形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形成。红光培养的竹柏幼苗叶绿素a/b值最小为2,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其光强与竹柏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培养结束时,120·m-2·s-1光强培养竹柏叶片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竹柏幼苗生长最佳施肥配比,综合数据分析得出竹柏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2g/株、0.5g/株、1g/株。为降低大苗培育成本,培育优质绿化大苗,研究复合竹柏绿化大苗培育模式,提供2种不同种植模式,研究总结了竹柏盆栽开发模式及管理措施。推广效益: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已培养2名硕士,在福州、三明、龙岩等地广泛推广应用,新增产值共5498万元,种苗繁殖技术辐射江西、广东、浙江等地。成果推广应用有效带动竹柏竹柏苗木、培育、盆栽种植、农业观光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促进农林增收致富。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