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长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481
成果描述:
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失眠困扰,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医学难题。临床上失眠的药物治疗普遍存在耐药、成瘾等一系列副作用。针灸治疗失眠有较明确疗效、副作用少,但技术不规范、方案不统一、疗效不稳定,临床难推广。该项目历时23年,由四所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共同完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针灸临床为切入点,围绕失眠的理、法、方、穴、术和疗效评价等系统环节展开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并获得国内外公认。1.提出了针灸治疗失眠的“三因”新理论,创新了镇静安神、益精调气的新治法,针对失眠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是主因,气机逆乱、营卫失和是次因,精髓不足、脑失所养是辅因的致病特点,打破了针灸治疗失眠的传统理念,率先提出因精因气因神的“三因”新理论。基于针灸对精、气、神的调理,创立了镇静安神为主,益精调气为辅的新治法。取四神聪镇静调气安神,神门宁心定志安神,三阴交养阴益精安神,以达阴阳协调,三因和合之功。2.制定了国家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创立了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三才”新技术。项目组制定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及《Scalp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国际行业标准。针对不同腧穴的天、人、地分部属性,规范了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和针感等针刺技术,创立了浅、中、深和轻、中、重不同的“三才”针法。3.解决了针灸治疗失眠的共性技术问题,创建了针灸治疗失眠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与评价新体系。通过广泛的文献循证、专家论证和临床验证,围绕针灸治疗失眠的理、法、方、穴、术,创建了规范化诊疗方案,并在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联官网上发布。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多导睡眠图等主客观指标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率先解决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技术不规范、方案不统一、疗效不稳定等共性技术问题。镇静安神针法与药物和传统针法比较,疗效提高10〜20%,其总有效率达83.3%。提升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整体水平,使失眠成为中医针灸的优势病种。4.突破了针灸疗效难以重复和临床难以推广的瓶颈,创造了针灸治疗失眠的多样化推广新模式。该项目通过长期的医疗推广、教育推广、科研推广、媒体推广、培训推广等多样化推广模式,在全国27个省市和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32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覆盖失眠患者2000余例,通过多年的临床和推广,在国内外196所医疗机构应用,受益患者达18万人次。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38篇,出版专著1部,其它相关学术著作57部,其中《头针疗法》被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出版。镇静安神针法的配伍处方和操作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其它省部级奖励11项;培养国内外硕、博士176名,博士后9名。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显著,推动了针灸学科的发展和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