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近年来急性中毒发生现状调查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49

成果描述: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该课题属于玉林市科技攻关课题。急性中毒是指各种(化学性、药物性、生物性等)毒物因意外性、人为性、事故性原因引起的人群中毒事件,属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重要内容。因急性中毒发病急、病情变化迅猛、致死率高(儿童、成人、老人分别达31.8%、9.3%、50.0%),一直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接触各种化学品种类不断增多,出现的急性中毒事件不断上升,如卫生部公布:2007年全国共发生2552起,病例98254人,死亡515人,与2006年相比,死亡数上升17.85%;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中的中毒伤害发病率为18/10万、农村为69.22/10万,因中毒致死占总死亡的10.7%,位居各种死因的第五位。急性中毒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急性中毒防治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急性中毒患者体内毒物的快速筛查方法研究、常见急性中毒临床用药方法研究、中毒控制模式的探讨等。因此,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普遍关注,该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近年来玉林市各地急性中毒病例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该市急性中毒的发生规律,总结该市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发现过去该市对各类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加强急性中毒防控的具体措施,推动该市进一步完善急性中毒的应急救援与防控预案,减少今后该市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论点与论据: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近年来该市发生的各类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按照年龄、性别、城乡、职业分组,中毒原因(职业性中毒、误食性中毒、意外性中毒、医疗性中毒、自杀性中毒、其他中毒等)分组,毒物种类(化学性、药物性、农药类、植物类、动物类和其它类等)分组,入医院前、后急救措施分组,及中毒者的转归(治愈、伤残、死亡等)分组,进行比照分析研究。玉林市2005-2012年共发生2328例急性中毒病例,病人主要来源于农村,以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为主,患病人数男女比例接近,男性中毒原因以意外为主,其次为误食;女性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其次为意外服毒;20岁以下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以误食毒物为主,其次为意外接触毒物;20~36岁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以自杀性中毒为主,其次为意外性中毒;36~60岁和60岁以上的患者中毒原因则以意外为主,其次为自杀。中毒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引起中毒,中毒原因与毒物以农药类与化学类毒物引起的意外性与自杀性中毒为主。农药类毒物以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占比例最高,化学类以一氧化碳中毒所占比例最高,植物类以野菌为高,药物类以抗精神抑郁药所占比例为高,动物类以毒蛇与毒蜂所占比例最高,其它中毒原因以酒类中毒所占比例为高。多数急性中毒病例通过住院治疗,均有较好的愈后,治愈或好转达98.58%,病死率为1.42%。创新:调查研究的范围广,是我首次开展较大规模、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急性中毒问题。研究内容较系统,考虑了急性中毒的地区、人群分布、发生规律与毒物特点;还对其引起中毒的毒物特性及其中毒原因与人群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急性中毒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援与防控对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有利于该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该项目虽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可促进该市进一步做好急性中毒的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全市由此产生的医疗卫生费用;在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为推动该市的经济发展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在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促进该市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包括促进加强对有毒物品的监管,完善社会对急性中毒的预控,提高急性中毒应急救援水平,减少该市今后急性中毒事件发生,在促进该市树立国际形象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存在问题:急性中毒属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重要内容,其发生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众防病知识宣传的普及率等密切相关。该研究资料收集仅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缺少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数据,病例分析数据恐难于反映全市急性中毒发生情况,后续研究将扩大研究范围,对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也纳入研究范围。
需求匹配